一、综合问题
请问政府新一轮医改有何内容和特点?目前我县医改进度情况如何?对提高医务水平方面有哪些举措?可以为患者带来哪些利益?
关于新一轮医改有何内容和特点的问题
(一)内容。2009年启动的新一轮医改工作主要内容是:通过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到2020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建立。通过建立四大体系,来推动五项重点工作的开展。四大体系: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五项重点: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以及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二)特点。一是在改革的理念上,首次提出“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二是在改革的原则上,明确坚持公平与效率的统一。三是在改革的突破口上,突出基本、基层和基础。四是在改革的基本思路上,把完善制度体系与解决当前突出问题结合起来。五是在改革的方法步骤上,强调由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政策性强,方案中一些重大改革,先行试点,逐步推开。
关于目前我县医改进度情况问题
(一)基本医疗保障水平逐年提高。一是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于2007年1月启动以来,参合率从2007年的参合10.2万人、参合率90%,增加到今年的参合12.14万人、参合率达99.5%。二是保障水平稳步提高。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从2007年启动初期的60元提高到今年的390元,基金筹资总额从2007年的610万增加到现在的4763万元。各级医院的起付线也由2007年乡镇100元、县级500元、县外800元分别降低到现在的0、200、400元。补偿比例由2007年的乡镇70%、县级50%、县外35%分别提高到现在90%、80%、60%,本县范围内政策补偿比已达到79%。补偿封顶线由2007年的2万元提高到了10万元。三是医疗救助制度逐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与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使用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用、信息共享、结算同步、监管统一的“一站式”服务,切实解决城市低保对象、重点优抚对象和社会福利机构“三无”人员大病医疗、缓解因病致贫等问题。
(二)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施。一是扩大实施范围。2010年2月起,我县政府举办的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乡镇卫生院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2012年下半年所有村卫生所启动基本药物制度,全县148所村卫生所基本药物制度覆盖率达100%。二是健全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制度。2010年5月中旬,我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省上药品集中采购招标中标的药品生产企业或经其委托的具有配送资质的配送企业签订合同。2012年下半年全县村卫生所销售的基本药物实现以乡镇为单位“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定价”,村卫生所所使用的基本药物由乡镇卫生院负责代购、储存、分发,乡村医生到乡镇卫生院领取。三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使用《福建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药目录》内的基本药品,全部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用药目录内的药品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和新农合报销目录,不设自付比例。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销售后价格均平均下降15%左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呈现出门诊次均费用下降的良好势头。
(三)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稳步推进。2011年,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工作的通知》、《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卫生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入分配机制若干意见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全面推进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一是以定员定额的方式核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经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编和非在编的受聘人员实行全员聘用、同工同酬,全县共有17名编外临聘人员竞聘上岗,并按照国家规定缴纳 “五险一金”;二是奖励性绩效工资和绩效工资增量均已按上级要求落实到位,按要求开展了基层医疗机构“三核定”工作,将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三是完成了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建设过程中形成的长期债务的填报、收集、初审和汇总工作,共化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长期债务56 万元。
(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取得实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向城乡居民免费提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从2009年开始,我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向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并实施规范管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标准从2009年的每人每年15 元,提高到每人每年35元。2014年财政预算投入资金455万元(其中:县本级支出91万元),财政补助全部列入当年预算。
(五)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启动。2014年3月,国家卫计委等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意见》(国卫体改发[2014]12号),2014年6月我省被列为全国深化医改试点省份之一。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卫计委等部门关于福建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闽政办[2014]77号)、《福建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试点方案》等文件精神和2014年9月26日全省医改工作推进会以及2014年11月省卫计委等7部门《关于全面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意见》要求,全省58个县市全部纳入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单位,2014年年底前实现全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覆盖。
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抓好2014年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落实的通知》(国卫办体改函〔2014〕504号)及省政府办公厅《福建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方案》要求,我县成立了以县物价局、卫生局、人社局和财政局组成的我县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测算工作小组,对取消药品加成、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前期有关财政补偿、价格调整、医保支付等进行基础性测算,财政部门已将三家县级公立医院药品、耗材零差率补偿纳入2015年预算安排。同时,县政府和县委分别于2014年12月15日、16日召开常务会议和常委会议,专题研究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县委办、县政府办已于12月23日联合下文,成立以县委符书记为组长、县政府赵县长为第一副组长、政府常务副县长、县委宣传部长以及其他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的光泽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工作。在各项工作准备充分的基础上,我县按照全市统一部署,于2014年12月29日零时,全面启动县级公立医院药品零差率销售。
关于对提高医务水平方面有哪些举措的问题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2009年以来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相继完成寨里、止马、李坊、崇仁等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建设和村卫生所达村建设。总投资2.5亿元的县综合医院建设项目于2011年12月开工建设,现已进入装修扫尾阶段, 2015年上半年可完成搬迁工作。二是加强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开展和完善千名医师帮扶乡镇卫生院工作,建立县级医院帮扶乡镇卫生院的长效机制。启动实施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工作,实施乡村医生规范化培训。三是加强上下级医疗机构协作。县医院与南平市立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等上级三甲医院建立良好的协作机制,定期选送业务骨干到南平市立医院、省立医院以及国内知名医院进行进修学习,切实提高我县医疗技术水平,同时建成完善远程会诊系统,通过邀请上级知名专家远程会诊,来诊治疑难病症。
关于可以为患者带来哪些利益的问题
以公立医院改革为例,新医改可以给患者带来四个方面的实惠。一是取消药品加成政策,患者可以购买到购进价格的药品,优先使用基本药物,实行药品网上集中招标采购,明显降低群众药品费用负担;二是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降低部分大型设备检查、治疗和 检验价格,适当提高诊疗、手术、护理和中医服务等项目价格,提高部分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不再增加患者个人实际医药费用负担;三是通过控制门诊次均费用和出院次均费用,实行临床路径管理,严格控制医务人员“大处方、大检查”行为,降低群众医疗费用负担;四是优化就医流程。实行门诊病历“一本通”、检验结果“一单通”、患者就医“一卡通”、医疗联合体内部“一路通”,简化流程,改善群众就医体验。
二、具体问题
1、请问政府采取哪些措施来做到“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乡,常见病不出村”,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的业务用房、医疗设备及必设科室的配套建设,逐项逐个达标。目前:△县级三所医疗机构(县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待综合医院建成后,情况会有所改善;△乡镇⑴已完成寨里、崇仁、李坊三个乡镇卫生院的建设;⑵正在建设的有司前、止马、鸾凤三个乡镇卫生院;⑶华桥乡正在争取项目资金。△村级第一轮每所1.2万元标准的148所村卫生所已全面完成,第二轮每村5万元标准已争取20所,建设已完成近半。今后还再每年争取5所以上。
二是强化人才培养和业务培训。通过建立健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骨干医师培训、全科医师培训等适应行业特点的人才培训制度,推进远程医疗服务等信息化建设,落实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县乡帮扶等制度以及支持和引导社会资金办医等政策,培养一支留得住的专业人才队伍。
三是突出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通过深化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价格机制、药品采购、人事编制、收入分配、医保制度、监管机制等改革,实现药品零差率销售,规范医院诊疗服务行为,降低群众医药费用。
四是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通过实行门诊总额预付、单病种限额或定额管理,实施按床日、人头等多种支付方式改革。实行定点医疗机构总额预付,超支自理,结余奖励的费用调控机制。
五是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明确县、乡、村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实行差别化的财政、价格和医保政策措施,通过经济杠杆的撬动作用,推动分级诊疗秩序形成。
2、请问政府如何加大医改的投入力度,具体怎样操作才能落实的更好?
县财政历来重视对卫生事业的投入,每年都能按照国家及省、市相关政策安排预算到位。特别是2009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来,财政逐年提高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2009年财拨:794.97万元;2010年财拨:1038.61万元;2011年财拨:1389.92万元;2012年财拨;1607.95万元;2013年财拨:2175.66万元;2014年财拨:2545.75万元。我县的医疗业务用房、医疗设备等基础设施逐步夯实。尤其是县综合医院的建设,县财政从圣农集团捐赠的社会事业经费3亿元中,倾斜切块2亿元用于提升我县公立医院的基础设施水平。同时,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中,县财政已将药品“零差率”15%的补助经费114万元纳入2015年预算,逐步建立常态化办医经费补助制度,明确细化补助项目,承担对医院基本建设及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离退休人员费用、政策性亏损、公共卫生任务和紧急救治、援外、对口支援公共服务等投入职责,人员基本工资由财政托底。
3、医改后,据调查村医收入普遍下降,政府将采取怎样的措施来稳定这支队伍?如何解决村医的后顾之忧以及退出机制?
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根据乡村医生提供服务的数量和质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提供十二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乡村医生给予合理补偿。2014年我县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已由2013年的按常住人口的每人每年30元,提高到了每人每年35元。根据各村村医服务村民的常住人口数,这35元中有12元是专门补助给乡村医生的,今后还将根据上级的文件精神同步增加这项服务工作的补助。
二是对乡村医生施行公共卫生津贴补助政策。对从事公共卫生服务的乡村医生给予每人每月100元的基本公共卫生津贴补助,每人每年1200元。
三是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制度。即村医从各卫生院统一调拨国家规定的基本药物,县卫生局按上级补助政策给予15%的药品零差率销售补偿。
四是实行一般诊疗费制度。对符合开通新农合门诊报销的村医,每诊治一名患者即给予4元的一般诊疗费补助。该项补助今后还会根据上级的补助情况给予逐步提高补贴标准,确保对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的村医合理待遇不降低。
五是针对历史上为农村卫生行业做出贡献的并已离岗的乡村医生、赤脚医生。我县正在调研武夷山等市、县的相关做法,待时机成熟后,拟出台相关政策,对达到退休职工年龄的乡村医生,给予每人每月适当的退岗生活补助。
六是积极争取解决目前仍在岗的乡村医生的基本社会保障问题。我县正在酝酿出台有关政策,在引导乡村医生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乡村医生的养老政策,,帮助乡村医生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争取早日解决乡村医生的后顾之忧。
4、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难点是合理确定医院收入和解决患者看病贵两个方面,请问政府是如何处理两者关系,采取了哪些措施?
医院的收入主要来自药品加成和医疗服务收费以及财政补助三个方面。按照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精神,今后取消药品和耗材加成收入,实行零差率销售。医院因此减少的收入通过医疗服务价格调整82%,财政补偿15%和医院分担3%的方式进行补偿。提高的医疗服务价格按规定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同时,取消挂号费和空调降温费项目,还降低部分大型设备检查、治疗和检验价格,与原来相比,个人并没有增加多少的负担。通过价格平移的补偿方式,医院的收入也没有降低。但是群众的药品、耗材费用下降15%却是实实在在的。
解决“看病贵”的问题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解决。一是从药品零差率销售入手,切断医院、医生和药品商家的利益链条,减少高额费用药品的使用量,降低药占比,降低次均费用。二是按照市政府关于武夷总医院实行药品、耗材供应带量采购、量价挂钩方式集中采购,试行特殊门诊病种单控管理,统一用药目录等方法,挤压医药价格虚高水分。第三,规范诊疗服务行为。实施临床路径和单病种质量控制,实行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建立“合理住院、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合理收费”约束机制,杜绝医生收入和药品、检查等费用挂钩。总之,多管齐下,努力减轻群众看病的费用过高问题。
5、请问政府在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医保与新农合制度整合方面是如何考虑的?有何具体措施和规划?
目前我县已形成了以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新农合为主的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其中职工和居民医保归属人社部门管理,新农合归属卫生部门管理。这种管理体制,在业务管理上存在着部门职责交叉的问题,在居民享受的待遇上又存在着缴费标准不一致、报销比例不一致、药品目录范围不一致等问题,三种医保之间既有交叉又有断裂,整合三种医疗保障制度的管理确实势在必行。
为解决这一问题,市级主管部门已着手开始进行参保制度的改革,我县也在积极准备,对接省市统一部署,学习借鉴邵武、建阳等市的经验,讨论研究探索符合我县实际的整合方案。就目前三种医保的有关制度规定来看,居民医保与新农合有很多相同之处,最具有整合的条件,两者的自愿参保(参合)、筹资标准、筹资主体等筹资政策基本上一致,参合人群的经济能力、现有保障受益水平也相差不大,两者并轨管理不存在政策性、体制性等重大障碍。因此,在上级没有具体的决策出台之前,我们可以探索“分步走”的方案,即先将居民医保与新农合进行整合,实行统一筹资标准、统一报销待遇、统一经办管理。参考其他县市的整合办法,哪种医保的参保对象多,另一种对象少的医保就往对象多的医保合并。2014年,我县城镇居民医保的参保人数为6620人,新农合的参合人数是12.21万人,因此,我们的意见是将居民医保先整合到新农合来,真正实现城乡居民医保一体化。
在居民医保与新农合整合运行正常后,再逐步将职工医保与新农合医保进行经办机构的整合。我们的想法是,整合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新农合,组建“医疗保障基金管理中心”并隶属卫计、人社或政府指定部门管理。
6、如何拓宽医技人员的引进、培训渠道?
(一)引进人才方面。主要通过公开招聘、紧缺专业免笔试直接面试+考核招聘等方式开展。此外,2011年开始,省卫生计生委等部门在为南平、三明、龙岩、宁德等四个设区市的乡镇卫生院定向培养本科层次本土化医学人才,虽然降低20分录取,但由于本科生到乡镇工作吸引力不大,招生效果不好,为此,我县卫生部门多次向上级扶贫开发牵头单位反映,并已得到省上关注,改为乡镇定向专科层次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同时,省上2014年又启动新政策,为49个财力基本保障县的县级医疗机构定向培养本科层次本土化医学人才,这此专业主要依托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莆田学院医学院和泉州医高专等医学高等院校,采取定向培养的方式,为县级医疗卫生单位培养本土化本科层次医学人才,为乡镇卫生院培养本土化专科层次医学人才,并对考生按照各培养院校相关专业最低录取线下降20分录取。2012年起,南平市卫生局为解决乡村医生队伍老龄化严重、后继乏人困难,依托闽北卫校定向村卫生所培养中专层次农村医学专业人才,采取自愿报名、村委会和乡村医生推荐、卫生院同意的基础上,与我局签定“光泽县农村医学专业定向委培生定向服务协议书”,明确毕业后回我县村卫生所从事乡村医生工作。总体来说,我县卫技人员的引进和培养渠道是畅通的,政策是比较到位的,只要继续加大政策执行力度就可逐步缓解卫生人才匮乏的困境。近年来,县级医疗机构招聘卫技人员63名,签订本土化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定向委培5名;为乡镇卫生院招聘卫技人员30名,签订本、专科临床医学专业定向委培15名;为村卫生所培养农村医学专业定向委培生15名。
(二)人才培训方面。县、乡、村三级卫生技术人员通过不同层次不同渠道进行培训提高。县级医院主要通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省级三甲医院挂点帮扶、选送人才到上级医院进修培训等方式;乡镇卫生院卫生院主要是通过全科医师培训、县级医院帮扶乡镇卫生院等方式;乡村医生通过每年一次的在岗乡村医生规范化培训、远程学历教育等方式进行在职进修。
今后,还要在完成县医院、县中医院的医疗资源整合后,重点加强与挂点帮扶医院的沟通交流工作,依托其人才优势、 管理优势及科研优势,有计划地加快各学科梯队人才的培养,提升卫生队伍的整体素质。
7.请问我县148所村级卫生所村医多少?女性村医多少?结构和布局是否合理?能否承担起医改后的工作?政府今后在村医队伍建设特别是女性村医配备上有何思路?
村级医疗机构是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网底,承担着行政村的公共卫生服务及一般疾病诊治等工作。截止目前,我县85个行政村共有148家村卫生所、163名乡村医生,其中女性28名。实现了村卫生所、乡村医生行政村100%覆盖。自2009年以来,每年按照上级部署对全县所有在岗乡村医生实行规范化培训,共培训乡村医生827人次。此外我们已与闽北卫校开展合作,为我县定向培养乡村医生,以解决村医后备力量不足等问题,2012年以来已招生15名,其中女性4名。这些学生毕业后将充实到我们的村医队伍中,将为我县农村卫生事业不断输送新鲜血液。
从总体上说,目前我县的乡村医生队伍结构和布局还算合理,还是可以胜任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但随着医改的深入,人们对公共卫生服务需求的增加,特别是对妇女保健需求的提高,现有女性村医队伍比例就显得不足,为此,今后重点是要在 “一村一所”硬件达标的基础上,加强村卫生所能力提升项目建设,在人才队伍等软件上下功夫,把女性村医配备纳入村级卫生队伍整体建设统筹考虑,提升村级医疗质量、医疗服务能力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坚持每年开展乡村医生免费规范化轮训,强化医疗质量和安全,加强村卫生所监管,实行综合目标考评,促进乡村医生规范化执业。
二、针对性开展公共卫生服务专项指导和培训,突出妇女和老年群体的保健服务,持续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三、推行乡村医生到卫生院跟班学习,卫生院职称晋升人员定期到村卫生所坐诊,乡卫生院妇幼保健人员定期到没有女性村医的卫生所服务等方法,弥补女性村医相对不足,提高乡村医生医疗技术水平。
四、继续与闽北卫校合作,定向培养中专层次农村医学专业人才,合理安排性别比例,扩充女性村医队伍的后备力量,逐步实现乡村医生队伍可待续发展。
五、充分用足中央苏区县、老区扶贫开发县等上级政策,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争取到2020年,全面完成村卫生所能力提升建设工程。
8.我县中医行业发展呈衰弱趋势,会看中医的人越来越少,县政府如何加强如何加强中医人才和培养和队伍建设?
围绕国家《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要求,努力寻找解决现实问题的突破口,计划从以下方面推进我县中医事业发展。
一是提高中医服务水平,在保持中医药优势特色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中医重点专科、特色专科建设和中成药饮片的研制开发,提高我县中医服务水平。
二是加强中医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各种途径,立足于现实和发展的需要引进中医人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引进老中医、名中医,充实中医服务队伍;选送我县中医师到三级医院、国内知名医院进行进修学习,切实提高我县中医诊治能力;发掘培养民间确有特长的传承中医,经过规范培训成为我县中医药队伍的重要力量。
三是研究制定对稳定和引进中医药人才制订若干激励机制。拟对全县中医药高级职称人员设立特别津贴,鼓励稳定高级人才人留心留,为光泽中医药事业做贡献。对中级及以下职称人员,制订相应经济待遇补助,稳定中坚力量。加大公租房份额,放宽中医异地毕业生入编条件,优惠工资待遇,以吸引中医院校应届毕业生到光泽加盟中医队伍,保持中医事业后续有人。争取落实村医开展中医诊疗时辩证论治收费项目,保障中医在医疗活动中应有的作为。
四是结合基本公共卫生中医健康管理服务,普及中医知识,以通俗易懂的内容编制常见病、常见症状中医诊疗规范,公共卫生服务人员通过短期培训即可为人民群众提供简单的、行之有效的中医服务,人民群众也可根据诊疗常规即可进行简单的自我诊疗;通过这项服务中医药知识将会在群众内部慢慢生根、发芽、传承,同时结合“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加大中药科普知识宣传,让更多的家庭,更多的人民了解、掌握中医药知识。
五是建立完善中医医保报销机制,探索建立中医药医保报销机制,鼓励提供和使用中医药服务,确定要报销目录,并提高医保报销比例,使人民群众享受与看西医一样的医疗保障制度,鼓励群众选择中医医疗服务。
六是倾斜政策。落实《福建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提出的“对中医的投入实行倾斜政策”,特别是要合理化解中医院现有的历史债务,使中医院轻装上阵,腾出力量发展事业。合理提高中医服务价格,提升中医技术劳务价值。审批医养结合机构,明确要求至少配备1名中医师,作为准入条件。整合医疗资源时,保留中医专科,强化特色专科。增加配备与中医治疗相关的中西医结合的现代化医疗检查仪器设备,保障现代化中医治疗效果。
9.通过调研,城区与乡镇在落实12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方面有差别,存在城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人员少但服务对象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落实不到位。请问政府,如何加大宣传让群众了解政府已落实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如何加强医疗卫生服务?
杭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核定编制23名,现有在编在岗21人,临聘9人,实有干部职工30人。其中医生9人,护士13人,财务、药剂和检验等其它岗位8人。一个单位承担着杭川镇和鸾凤乡两个乡镇的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服务的常住人口有4.5万人,占全县公共卫生服务人口13万的三分之一多,与寨里、止马等中心卫生院相比,医院卫技人员数基本相当,而工作任务即服务人口却在两倍甚至三倍以上。既使这样,2009年以来该中心所提供的12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虽然均能达到上级下达的各项指标要求,但仍然与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需求还有很大差距。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城区的人口不断增加,杭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实际服务人口还会不断增多,再加上杭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城区没有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所等下一级医疗机构,因此以目前杭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有卫技人员数根本无法满足城区居民的卫生需求,也无法达到省卫计委制定的到2015年每万名服务人口需配备3名全科医生的业务要求。
为加强城区的基本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能力,提高群众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这一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的知晓率和满意率,杭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今后工作中将进一步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加强对在岗人员的适宜技术、适宜技能、基本公共卫生知识培训和在职学历教育,不断提高中心卫生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继续实施对达到学历要求的毕业生实行免笔试考核入编的人才引进机制;二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入户发放宣传资料、定期举办健康讲座和健康咨询活动、与社区联合开展卫生政策和知识宣传等活动,进一步提高居民对政府免费提供的十二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知晓率和满意度;三是规范公共卫生服务,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严格按照国家规范开展服务,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果,提高居民感受度。四是积极转变服务模式,开展全科医生签约服务,组建由全科医生、护士、公共卫生人员等组成的全科服务团队,以全科医生为代表,与居民签订服务协议,提供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对辖区居民进行连续动态的健康管理。五是切实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沟通技巧,畅通沟通渠道。签约团队医生在包片辖区内公示联系电话,及时与群众保持联系,满足群众需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群众信箱、投诉电话,听取群众意见,安排专人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并及时予以反馈。
另外,为解决城区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不断加大的问题,县委、县政府借助鸾凤河谷建设的强大动力,拟恢复鸾凤乡卫生院建制,由鸾凤乡卫生院来承担鸾凤乡管辖区域内的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减轻杭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压力。目前编制部门正在调研鸾凤乡卫生院编制核定的前期事宜,城建部门和卫生部门也在抓紧鸾凤乡卫生院建设项目的相关事宜,按预定方案两年内可从根本上解决城区公共卫生任务压力大的问题。
10、政府在医保基金支付管理方式有何改革措施
近年来,随着新农合制度的全面实施和稳步推进,筹资水平不断提高,一些医疗机构出现医疗服务行为不规范、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情况,基金风险越来越明显。为此,开展支付方式改革的目的就是要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服务行为,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上涨,转变医疗机构的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从根本上降低医疗费用,促进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提高,这也是医改重点工作之一。
新农合的支付方式改革,是新农合基金管理机构与医疗机构补偿资金结算方式的改革,通过推行按总额预付、按人头付费、按床日付费、按病种(组)定额付费等支付方式,将支付方式由原来单纯“医院报销了多少就拨多少”转为“核定报销额拨付”的方式,简单说就是由“后付制”转向“预付制”。
为促进我县医疗机构加强内部管理,根据省、市《关于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我县结合实际,从2013年7月起对县医院、县中医院开展住院支付方式改革,按照“总额控制、分批拨付、包干使用、超支不补、定期考核、违规扣减”的原则,实行住院补偿基金“总额预付制”改革。具体地说就是根据县直两院前三个年度平均住院人次、平均住院费用、实际补偿比等指标分别进行测算,计算出该院平均每月所需补偿总额,新农合管理中心每月按计算出的金额定额拨付给两院使用,超出定额部分,暂缓拨付,待将来基金压力缓解后再适当安排。
通过一年多的试行,我县支付方式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医疗机构为防止补偿金超出限额,在不得推诿病人的前提下,只能从加强医院内部管理入手,配套出台了本院的《控制使用药品目录》、《科室业务量分配指标》等相关文件,在控制住院病人次均费用、合理用药、合理治疗、杜绝冒名住院、挂床住院、小病大养、拖延出院等方面由医院督促医务人员自觉地进行防范控制,一改以往“医生应付新农合中心检查”为“医务人员主动控制”,变“新农合中心单方监管”为“医院、中心齐抓共管”,确保基金合理支出、安全运行。
今后还将加大支付方式改革力度,在开展“住院总额预付制”的同时,探索按床日付费和按病种(组)定额付费等混合支付方式改革,建立新农合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的谈判协商机制与风险分担机制,逐步形成与新农合制度发展相适应,激励与约束并重的支付制度,以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服务行为,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上涨,提升新农合基金的使用效益,提高参合人员的受益水平。同时,将支付方式改革与公立医院改革的进行对接,充分发挥支付方式改革调整医药费用结构的重要作用,合理减少药品、耗材使用,提高医疗技术劳务收入,把支付方式改革与推行临床路径管理、标准化诊疗密切结合,实现控制费用、规范诊疗的目标。
光泽县人大常委会
2015年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