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秀的山水、富饶的土地,蕴孕了光泽5000年灿烂的文化,而光泽池湖商周遗址和文物的发掘,把福建省和台湾的文明史向前推进了1000年,在考古学上和闽台文化交流上意义重大。2013年5月,国务院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光泽县池湖遗址名列其中,为光泽县首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作为光泽人,因有如此积淀深厚的历史古文化而感到自豪。总想去实地蔼见,去聆听先民的诉说,去感应历史的回声。
从光泽县城出发,沿北溪溯流而上7公里处,左岸是福建省历史文化名村——崇仁明清古街,与古街遥遥相对3000来米的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池湖遗址。
光泽境内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有10处,分别发掘出石斧、石锛和石箭镞等磨制石器;在青铜时代遗址上发掘出的陶器主要有樽、罐、缸和彩陶器等,还有少量的青铜器。这表明光泽当时已进入了一个铜石并用的时代。商周时期,光泽的氏族部落经历了繁荣兴旺的发展,已发现的遗址有100余处,其中以崇仁池湖的马岭最为典型。
1982年文物普查在池湖马岭一带曾先后发现了30多座青铜时代墓葬。在该遗址采集有石锛、石斧、石箭镞、陶纺轮和灰硬陶片等。1995年福建省考古专家在此发掘清理10座商周时代的墓葬,其中一座是迄今为止福建省最大、最完整的商周古墓。随葬品以灰硬陶为主,伴有少量原始瓷器及石锛、石戈、石矛、石镞、甑、尊、单把罐、盖罐、盆、钵、盘、碗、杯等。古墓出土近1000件文物,据专家考证,墓主的身份为氏族社会的酋长或奴隶主。2003年7月,福建省考古工作队的专家在崇仁乡池湖村马岭、积谷山一带用洛阳铲踩点探查,发现该村有商周村落遗址,面积1000平方米,更加证实了早在四、五千年以前,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所出土的文物中,一、二、三级文物占相当大数量,其中中国历史博物馆保存有8件,省博物馆保存400多件,其余的保存在县博物馆内。
池湖遗址以大量的印纹陶堆积为主要特征,证明了光泽也属于古越族文化的一部分。居住在这里的先民创造的文化,最后又逐渐与中原地区高度发展的商周文化融为一体,共同创造了中化民族的灿烂文明。
2013年5月,在“邵光高速”修建工地——崇仁乡砂坪村,省文物部门和西安考古工作队再次发掘出一处面积达10平方公里的商周时期的建筑遗址群、商周时期的墓葬群。出土的一种彩陶片与我国著名的半坡遗址出土的彩陶相似。发掘的先民建筑遗迹,其建筑风格为福建首次发现,在我国南方也极为罕见。光泽这方土地之下,还藏有多少商周时期的迷?
先人的遗物,把我带到5000年青铜器、石器、陶器制作坊。那凝聚了先民智慧形态各异的生产劳动及生活用品用具,换来了食物、皮毛和生存及发展所需的各种用品。我仿佛看到他们用石箭镞等狩猎,手提肩扛猎物踏着晚霞归来,围着篝火载歌载舞地狂欢。仿佛看见一群氏族妇女用她们的勤劳和智慧在陶器上制作不同纹饰的精美图案。我似乎真切地聆听到了那时作为闽北北大门、作为中原进入闽南和台湾的必经要塞的光泽,曾经发出的中原文化和闽南文化、台湾文化融合、碰撞的天籁之音。我也仿佛看到了祖国南北方各民族的商周文化之花,在彼时的光泽争相斗艳,交织成一幅幅绚丽多姿的图案。
站在遗址上,我的目光一寸一寸地抚摸这片土地,翻阅着这历史册页,思维在5000年时空中穿梭跳跃。长眠地下的先民,他们的智慧凝结在这些青铜、石器、陶器上。这些遗存密码被考古专家破译,被定位为光泽是闽北文化的古摇篮,福建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祖国东南一条重要的文化走廊。我沉思着:如果没有远古文明,又哪里来的现代文明?是否可以这样说,探寻历史的遗迹,是为了汲取远古文明的营养,更好地激发人们爱国爱乡的热情,更好地创造现代文明。我思考着:人的一生非常短暂,就是长过百年,也只是历史长河的一瞬间。人生在世,或为官、或为民,或富有、或贫穷,终究有一天都要回归泥土。是不是死后除了一把骨灰之外,还应该为人类留下些什么呢?……
寇贤华